色拉寺看辩经

窗子4年前边走边唱469

色拉寺看辩经

 

第一次听色拉寺之名是在一个微信艺术群里,见“汤迪”发了许多僧人辩经的照片,非常震撼。照片里的人物鲜活生动可爱,那种忘情投入之态,令人神往。他介绍说,那是2012年在拉萨的“色拉寺”拍到的。

此度到达拉萨,如果一切顺利,色拉寺辩经是想去看看的。

结束跟团后的第一天下午,就骑了电动车去过“色拉寺”,不过是六、七公里的地方,那天是周日,一周中唯一没有辩经的日子。决定换一天再去。

六月一日,周二,原定要去的扎西岗寺因故换时间了,下午,正好有空,那就去色拉寺吧。

打车过去,17元。门票50元。

辩经地在200多米的前方。

上坡的石板路,慢慢向前向上,一边拍照,一边念经。

到达辩经处的时候是中午两点半,辩经三点开始。

到附近转了一会儿,三点准时过来,已经看到红衣的僧侣们鱼贯而入了。他们看起来二三十岁,自有一种洒脱自在风度;游客们也围在拉线四周坐着站着,围成一圈了,举着手机的、相机的。(警示牌上写了不许相机拍照,手机可以)

辩经开始了,有一对一的,也有一对两个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提问,坐着的答辩,有来有往,一问一答,场面相当热烈。

我当然听不懂,只是看他们的表情,生动鲜活自在投入,引人入胜。

我举起手机,拍下许多生动场面。

阳光赤热,拉萨下午的天空在强烈的蓝天白云映衬之下,古木树林里,一群红衣僧侣们,不知疲倦的辩经,那种独特而丰富的肢体语言好看极了,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游客们看得入迷,看喇嘛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辩经周一到周五下午三点到五点半。我看了不到一小时,感觉累了,悄悄退出来,决定回酒店休息。

在色拉寺大门边看到一辆共享电动车,扫码启动,骑车回来。

把辩经的照片发到艺术群里,汤迪回应说:“我12年拍过这些辩经的喇嘛,当时他们还小,9年过去了,样貌依然。”他又发了一些当年拍下的照片,对照我的这一组,果然,许多面孔都是熟悉的,原来,小喇嘛长大了:)

只有他们生动专注鲜活的表情依旧。

这太有意思了。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公里的巨石峥嵘的色拉乌孜山脚。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该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兴建。

1419年建寺到如今,经历代增修扩建,此达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规模。横跨六百年的建设周期,色拉寺布局虽无整体规划。但寺内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主次分明,彰显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

解放前色拉寺的僧侣曾多达9000多人,是一所高水平的培养习经喇嘛的僧侣大学,还曾有不少武僧为达官贵人当护卫。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清华北大,在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考试中,辩经是重要环节。

辩经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制度,更是一种抉择,通过辩经方式来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传统特色。

 

 

 

我的价值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不仅是为自己而活。最好还能多多少少为身边的人和其他众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 — 索达吉堪布

 


返回列表

上一篇:南杰色康寺

下一篇:扎西岗寺

相关文章

时间回来了

时间回来了 跟团游这回事,是完全错误的选择,体验太痛苦了。整个过程都感觉到生无可恋。那是每分每秒的身不由己。一切都被安排好了,每日起早贪黑,累得死去活来,无论身心的感受如何痛苦,上了这艘船,...

云冈石窟拜大佛

云冈石窟拜大佛 就是为云冈石窟而来的。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2017年夏,我曾经“漫漫西行路”专程到达敦煌,拜高窟大佛...

诗意与诗化

诗意与诗化 游走云南,走过的都是旅游城市,最强烈的感觉是大量的诗化和稀有的诗意。在我的解读里,诗意是一种极具美感的意境,有灵性的,美妙又艺术的,是一种发现,诗意是天然的,稍加刻意,诗意就丧失...

三毛离世三十年

三毛离世三十年       一月四号。      三十年前的这一天,三毛离世。      三毛的文章...

盛情

盛 情 和兴哥兴嫂巧遇了,住他家非常有情调的民宿,彼此都挺高兴,他们夫妻都会做菜,日子过得相当舒服。这不,每天做好饭就叫我下楼一起吃,那味道,一般餐馆比不了。第一天晚餐给我接风,在外面吃的鱼...

洱海岸飞车畅游

洱海岸飞车畅游 如果让我想象最美的事,就是在天蓝云白之地,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路宽车少人稀,风轻气爽,骑上一辆马力充足的摩托车,飞奔在海岸线上,任海风吹拂,在辽阔高远的天地间,只有我一车奔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