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看辩经
色拉寺看辩经
第一次听色拉寺之名是在一个微信艺术群里,见“汤迪”发了许多僧人辩经的照片,非常震撼。照片里的人物鲜活生动可爱,那种忘情投入之态,令人神往。他介绍说,那是2012年在拉萨的“色拉寺”拍到的。
此度到达拉萨,如果一切顺利,色拉寺辩经是想去看看的。
结束跟团后的第一天下午,就骑了电动车去过“色拉寺”,不过是六、七公里的地方,那天是周日,一周中唯一没有辩经的日子。决定换一天再去。
六月一日,周二,原定要去的扎西岗寺因故换时间了,下午,正好有空,那就去色拉寺吧。
打车过去,17元。门票50元。
辩经地在200多米的前方。
上坡的石板路,慢慢向前向上,一边拍照,一边念经。
到达辩经处的时候是中午两点半,辩经三点开始。
到附近转了一会儿,三点准时过来,已经看到红衣的僧侣们鱼贯而入了。他们看起来二三十岁,自有一种洒脱自在风度;游客们也围在拉线四周坐着站着,围成一圈了,举着手机的、相机的。(警示牌上写了不许相机拍照,手机可以)
辩经开始了,有一对一的,也有一对两个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提问,坐着的答辩,有来有往,一问一答,场面相当热烈。
我当然听不懂,只是看他们的表情,生动鲜活自在投入,引人入胜。
我举起手机,拍下许多生动场面。
阳光赤热,拉萨下午的天空在强烈的蓝天白云映衬之下,古木树林里,一群红衣僧侣们,不知疲倦的辩经,那种独特而丰富的肢体语言好看极了,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游客们看得入迷,看喇嘛们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辩经周一到周五下午三点到五点半。我看了不到一小时,感觉累了,悄悄退出来,决定回酒店休息。
在色拉寺大门边看到一辆共享电动车,扫码启动,骑车回来。
把辩经的照片发到艺术群里,汤迪回应说:“我12年拍过这些辩经的喇嘛,当时他们还小,9年过去了,样貌依然。”他又发了一些当年拍下的照片,对照我的这一组,果然,许多面孔都是熟悉的,原来,小喇嘛长大了:)
只有他们生动专注鲜活的表情依旧。
这太有意思了。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公里的巨石峥嵘的色拉乌孜山脚。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该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兴建。
从1419年建寺到如今,经历代增修扩建,此达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规模。横跨六百年的建设周期,色拉寺布局虽无整体规划。但寺内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主次分明,彰显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
解放前色拉寺的僧侣曾多达9000多人,是一所高水平的培养习经喇嘛的僧侣大学,还曾有不少武僧为达官贵人当护卫。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清华北大,在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考试中,辩经是重要环节。
辩经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制度,更是一种抉择,通过辩经方式来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传统特色。
我的价值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不仅是为自己而活。最好还能多多少少为身边的人和其他众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 —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