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和顺古镇

窗子4年前边走边唱501

穿行和顺古镇

 

到了腾冲,和顺古镇是一定要去的,推荐的信息太多了。

和顺古镇距市区不远,可惜电动车不许过去,只好打车,4公里不到,出租车费却是20元,政府统一规定的,无论从市区哪个地方过去,都是这个价格。

那好吧,我去的时候是下午。

门票费虽免了,电瓶车往返加上游船一共65元。最爱坐船,既然有游船,那是一定要坐的。

一进景区就感觉到一种世外桃源的美,大片的荷塘,残荷非常美丽,树木,小桥流水人家,古镇的路铺着青石板和平整的石板,景区大门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中西合壁建筑“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始建于近一百年前。再向四处看去,沿路蜿蜒向前,一面是各种铺子,一面是如画的风景,湿地、树木、亭台、花海......

到了电瓶车处,又是一个人的车,司机带着我飞速向古镇深处冲去,我坐在最后一排,用手机拍下几段晃动的镜头,依然可见和顺惊人的美丽,这里依山傍水,是非常完整的一处古镇,从明洪武年始建,六百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巨变,细节处多有损毁再建,大的布局却没有改变。

电瓶车的终点处,是和顺古镇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水车在转动汲水,中央是一个圆形广场,也做停车场用,广场边有一颗古树,几枝巨大的树干已倾倒,有几根大木头在下面撑着,两面都有湖水,一个叫龙潭,是地下涌泉形成的,对面是李氏宗祠,非常气派;另一面是野鸭湖,湖水碧绿。广场上有几位本地的大姐在卖小吃,饵块、米饼和饭团,她们热情的招呼,我驻足问了一句:怎么吃?一位大姐说:“烤饵块最好吃,加上自家做的调料,你尝尝吧,只要3块钱。”说话间,另一位大姐已经把一条凳子放到我的面前。好吧,那就尝尝。于是,聊起来,大姐们告诉我:古镇目前有八个自然村庄,两千多户,六千多人,她们祖辈就在这里生活,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她们外出探亲去过上海、武汉都无法适应那边的气候,还是在这里住着舒服,习惯。只要有游客,就这样做点小生意,也可以谋生。

吃完饵块,和大姐们道别,向艾思奇故居上行,大大的坡道,高高的台阶,我奋力向上。艾思奇,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人,蒙古族,生于1910年,死于1966年3月,刚刚活到56岁,还没有我此刻的年纪大,艾思奇是他的笔名,原名李生萱。这一处故居建于1918年,其实他在这里没住几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家的后代把这处宅院捐给国家,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处院子不大,目前保护得很好。

从这里下来,无心多转,决定乘坐返回的电瓶车去乘船处,坐船还是我的最爱。

返程的电瓶车也只有我一个游客。

好不容易找到乘船处,在一个漂亮的洗衣亭旁边,看到几位漂亮姑娘也在候船,四个人上了一条船,划船的小哥是古镇人,好喜欢听他说话,那种柔和的话语,得体的表达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每提一个问题,都能得到他清晰准确的回答。

原来,始建于明朝的古镇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聚居地,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和顺古镇因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古镇居民多数姓八大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

小哥说:你们看到的建筑多为重建,古建筑早就没有了。不是毁于抗战,日本人没有毁掉这里,多是毁于文革,那时候打地主嘛,那些深宅大院里雕梁画栋,字画古董全部铲除消毁,无一留存。

小哥还说,虽然全镇只有六千余人,可在外华侨就达一万二千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其实是因为这地方自古就特别贫穷,家家都会送子弟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发达的子弟会回乡置业,包括建图书馆、洗衣亭、大型的宗祠等等。小哥说,我家也有华侨在外面,华侨不代表有钱人,也有许多人死在异乡。

目前因疫情这里也严格管理,所以这两年游客稀少。另外,陷河湿地不允许捕鱼和水产养殖,底层的淤泥太厚,水流已经减少,还在治理中。

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船在陷河湿地缓行,小哥轻柔的话语穿插期间。了解和顺古镇的前世今生,面对极其优美的风景,我已失语,在船头对着眼前的风光拍摄,不舍停机。

唯一遗憾的是,船上有位姑娘在做抖音直播,从头到尾一直在讲那些直播的话,令人不适。看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新的社会生活礼仪需加一条:直播最好避开公共场合,如果一定要做,要征求同行人的意见,得到同意方可。

这一次出游,被直播人打扰已经不只一次两次了。

陷河泛舟的美好,依然是和顺古镇之行最大的享受。

虽然和顺古镇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当之无愧!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

和顺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19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425.4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

和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100余户;兼具中式、欧式、南亚等建筑风格和元素,被挂牌保护的古民居116户;建于明代的主要闾巷11条;最具汉文化特征和最具人性化的月台20个;建于明清的寺庙7个;建于清、民国的宗祠8个;建于清、民国的洗衣亭7个;有112株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散场是难免的,尽心而归就好。

 

 

 


相关文章

这样送礼得罪人

这样送礼得罪人    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得罪她了。她们是朋友,是那种互相恭维的朋友。她们相识于四十多年前,互相还算欣赏,都有点儿小资、文艺范儿,不常见面,见面的时候说说笑笑,...

哲蚌寺拜佛

哲蚌寺拜佛 从前不晓得这里。来拉萨才知道,色拉寺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色拉寺因辩经闻名,已经去过了。温格说,哲蚌寺一定要去的,如果不去就等于没有到拉...

边走边唱--给天上的父亲

给天上的父亲 好久没有写父亲了。三年前的父亲节,发了一篇旧文怀念父亲,引出了一个30年前的贵人,揭出密封几十年的美好故事,那是父亲带来的永不消逝的爱,我心头涌起热流。父亲已经离世13年了,时...

正常平静的生活

正常平静的生活 近来看一些视频节目,不少人在B站做小视频,展示自己的生活,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在世界各地生活的中国人,他们多半嫁娶了异国的伴侣,因为差异化,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看来也很不一样。...

斗南市场拍鲜花

斗南市场拍鲜花 刚到昆明那天,酒店老板说:可以去斗南花卉市场看看,那可是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我说:又不打算买花,不去。老板说:这个花卉市场在全国都有名,应该去看看。没接他的话。隔天英子呼叫,...

纯净鲁固茶馆吃藏面

纯净鲁固茶馆吃藏面 这家藏式茶馆就在酒店旁边,来来回回见过几次,不知道藏式茶馆其实也是饭馆,有吃有喝的。那天温格告诉我,这里面有藏面,很好吃的,你哪天早餐去吃吧。这一天,很特别,去年的今日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