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台山
回望五台山
去五台山是我的心愿,因为呆子曾希望带我去。另外,上师每年夏天也会带领北京和秦皇岛的弟子前往朝佛。
此去之前,在网上查询相关事宜,发现提醒防范欺诈的消息很多,也有去过的朋友提醒,五台山已经商业化,很多骗子,要小心。
踏入五台山的第一个夜晚,就感觉到特别,一是天气凉爽到冷的程度,二是最后接手的司机已经开始了强迫推销,三是发现深夜的五台山还很热闹,游人不少。我是不肯热闹的人,如果专程前往,一定选淡季,人少的时候。这一次,是随缘前往,没有特别计划,一不小心就赶在了旺季,又因为疫情之后政府为推动消费,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周一到周五免门票,五台山游客之多,又比往年更甚。
很快发现,五台山不仅游客多,说人山人海都不算形容词,只是陈述事实,而且佛寺多,据说注册寺院130余座,加上未注册的超过200余座;还有僧众多,商业化严重,店铺虽多但如出一辙,完全没有特色和个性;各种旅游服务不透明,多如牛毛的推销,不知真假导游、司机和物品;另外,路堵得很严重,旅游旺季每天都堵,有时候甚至能堵上几个小时,因私家车允许进入,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车牌;来的多是游客而非佛子,能感觉到那种非信徒的气氛,能深深感觉到,世人心太苦,求名利财富是一方面,求心灵安慰可能是更深的需求,所以五台山香火旺盛,烧香拜佛的人们跪满各大小寺院,200座也不够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五台山。
五台山是太行山脉的一段,因有“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山而得名,五台山不太大,举目四望,众山环抱中,云雾缭绕于四周山顶,有仙境之感,自然环境于生存而言并不好,可是景色极美;200余座寺院,还有佛塔、古建筑星罗密布,任何一个角度视线所极,都可以看到寺院或者佛塔,美极了;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了第一座“显通寺”,是中国的第二座佛寺,此后一千多年,佛教文化盛行于五台山,大量寺院建于此,北魏和唐、明、清均有多处代表建筑,这里有丰厚的历史、佛教文化,所以,自古就有“五台山是佛的家”之说……
五台山是佛的家,我深有同感。
俗话说:小隐于深山,大隐隐于世。真正的修行并非在深山而在尘世。因此,佛魔共舞的五台山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此时的五台山是现实写照,社会缩影,既有人心败坏的显现,也有众生心苦的呈现,是世间法盛行之所,更是佛菩萨救苦救难之地。只要深信因果,付出应该付出的,收获自然得到的,也就不纠缠那些遇到的善恶因缘。所谓当下面对、完成、放下。
我也不简单看待那些商业化的推销和所谓的行骗。不必怕他们,多问几句,面对自己的真心,不逃避问题。
一位身穿僧衣的男子,拦住一对拜佛出来的母子,也拦住我,叫我们回头,面对佛寺,再拜三拜,又摸着我们的头顶,念诵经咒,说一些吉祥的话,最后要我们布施钱币给他,说是供养寺院。那对母子再三说没有钱,他说,给一点是个意思,母子给了一元钱,转身离开。我给了20元,那男子说,给个一百元大钞,好吧,我也给了。他再多要时,我坚决拒绝了,不支持他的贪心。他问我:你求什么?我说:啥也不求,只为拜佛。他最后对我说:看你面相极好,晚年会非常好,从此以后,你所有的磨难辛劳都结束了,全都好了,啥也不会缺的。
我谢过他,相信他的善言善语全是真的。
我想,他收了钱,说了善言。我们各得其所,挺好。
又想起呆子曾说过的:所有的乞丐都是真的,因为当他乞讨的时候就是乞丐。你愿意给就给,不愿意就不给,而用不着分辨所谓的真假,那是你的傲慢心。而你给出的时候,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执着和贪念,所以要心甘情愿的付出。
那种一面给,一面心不甘情不愿,才是冤枉,也得不到心性上的升华。
那时候跟呆子出门,他一路布施过去,遇到所有的乞丐都给,把布施当成修行的机会。我只是把身上的零钱拿出来,给前面遇到的几位,没有就不给了。
每个人尊重自己的心意就好。
不必强求,不必相同。
我今天还这样想。
现在我看到佛寺里深深跪拜的人群,就升起悲悯之心:众生多苦啊!多么需要佛菩萨的慈悲救助啊!
五台山是佛的家,那里,可以救度众生。如果有需要,就去五台山拜佛吧!
【让不依赖任何人,随时准备助人为人生准则】
如果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挣扎,
特别是当你持久的挣扎时,
说明一定是把劲儿使错了地方,
一切的发生只有一个含义,
让我们学会:
在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相处时,
能够很快回到宁静与和谐。
对错与公平的追究,
很多时候都是成长的陷阱,
也因此会让人久久挣扎。
--海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