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意外到达清迈蓝庙班顿寺
第一次听到蓝庙的名字,是从一位北京大姐那里。那天巧遇北京大姐,她爽朗热情,一路上给我讲自己如何到清迈生活的故事。她是在疫情期间突然飞到清迈的,先租了一个间小公寓,不到一个月,就买下了公寓附近小区的房子。她说:太便宜了,没几个钱。疫情期间,清迈也没有游客,房子没有人买,便宜得不得了。现在价格涨了很多,也不贵,四、五十万就可以买一套很好的房子(对于北京人确实很便宜).....
她说:过不了几天,你肯定会买房子的。清迈的房子太便宜了,全是精装修,非常好,小区还有游泳池,每天都可以游泳...... 她还说:小区离尚泰百货近,生活太方便了,那里好吃的东西很多,花不了几个钱便宜得不得了(和北京的消费相比确实便宜:)...... 我回答:房子不会买,我是佛教徒,只想多拜佛...... 北京大姐说:那蓝庙、白庙你一定得去,漂亮极了,好看得不得了。说着,取出手机给我看她在那里的照片,确实很漂亮。 我想,这么远就不考虑了,我是随缘的人,方便才去,清迈城里的寺庙多得不得了,拜都拜不完,不必跑到太远的地方去。我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 从清迈城到边龙村,李先生专程到酒店来接我,一大早就出发了。李先生做过导游,可以回答我所有关于泰国和清迈的问题。他听我说是佛教徒,回应说:那顺路带你去一个很大的寺庙拜佛,那个寺庙很漂亮,是很好的寺庙。 就这样,说话间,车来到一处静谧的地方,远远就看到漂亮极了的一群蓝色屋顶的寺庙建筑,新极了,很大的建筑群,在清迈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寺院,赞叹不已。问:是新建的吗?好安静啊,怎么没有游客? 李先生说:建了30多年,慢慢修建的。现在时间还早,游客要十点以后才会到来。 原来这样啊,我快速登上楼梯,眼见着色彩鲜艳的建筑赞叹不已,蓝色的屋顶,金色的立柱,白色的封面,好漂亮。我不知道这里就是蓝庙。查了一下定位,这座庙名是“班顿寺”。(这时候我还不知道,班顿寺就是蓝庙) 比较奇怪的是,寺庙大殿门外除了有巨龙雕像,还有成群的鸡雕像,还有有象鼻的怪兽等,这些兽像生动极了,令人见之欢喜。泰国的寺庙自有一种平易近人,鲜艳生动,独具美感。 我问李先生,那为什么这个寺庙会供奉公鸡呢?他告诉我,传说在16世纪,缅甸和泰国有了争执,而缅甸获得了主动权,泰国王子必须来到缅甸。当时的泰国王子手里拥有着一只公鸡,而恰巧碰上了斗鸡比赛。泰国王子被迫要求比赛,结果王子获得了比赛胜利,他唯一的要求是大城府重获自由。缅甸官方并不是不讲信用的人,于是大城府才重获自由。从此,许多寺庙开始供奉斗鸡的雕像。 因为无法脱鞋,我不能进入殿内,就在大殿外鞠躬拜佛,心诚就灵。远远近近的,我以自己最快的步子走过去,敬拜诸佛!我坚信无论哪里的佛,都有一颗佛心,都是一样愿意为众生度众生!重要的从来不是形式,而是我们的心。请李先生帮我拍一张拜佛的照片,留下纪念。然后继续赶路。 过了好几天,才静下心来,想查一下班顿寺的情况,没想到,班顿寺就是蓝庙。哇哦,真是太殊胜了,一切都有佛菩萨的美意,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名 Wat Ban Den(班顿寺)的清迈蓝庙,位于清迈市中心西北方向约50公里的地方,始建于公元1894年,已有128年的历史。此前蓝庙只不过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庙,直到1991年,泰北德高望重的高僧古巴昭腾来到此地并落脚该寺,信徒遍布泰北各地的高僧的到来,引来当地信众纷纷前来膜拜并捐献财物,随着财物数量越来越多,古巴昭腾决定把这些钱用来扩建寺庙,经过30多年的扩建和修饰,班顿寺从当初的小寺庙,变成了如今清迈最大的寺庙之一,并且脱胎换骨成为一座艺术风格浓重的佛教殿堂。 Wat Ban Den位于清迈湄登县(Mae Taeng),从古城开车大约70分钟能到。它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面朝一片绿油油的农田,田园风光极为诗意,清新和古风并存的它,从远处看,这座海一般蔚蓝的寺庙静静地伫立在一片田野之上。 班顿寺比清莱的蓝庙更大、建筑更多、颜色更深,说它是清迈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一点也不为过,占地面积128000多平米 建筑以蓝色为主,整体看色彩饱满协调,房屋高大威严,走进建筑群里会有一种震慑感。
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