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好吃的面食
大同好吃的面食
早就听说过山西的面食是最好吃的,品种又多。
北京的家里曾用过两位山西来的家政员,确实很会做面食,可惜那时候主要是照顾老人,人少又吃不了多少东西,所以食物总是剩下,每天热来热去,反复热过的面食是不好吃的,没有新鲜面食那种香气。所以,我不爱吃。
这一次来大同,最早是听说刀削面好吃,又有朋友介绍凉粉,决定全要品尝。
到达的当天,信步走出酒店,不远处有一个市场,小摊小店很多,一眼就看到卖凉粉的铺子,马上要了一碗当晚餐,那红油厚厚的一层,又加了不少醋,味道嘛,还行,没觉得特别好吃。
第二天,向另一个方向走过去,不远,看到一家连锁包子铺“孙记包子”,店面看起来就感觉不错,又发现排队的人还不少,听口音都是本地人,嗯,这家包子铺一定好。
于是,推门而入,排队。
先买不同品的包子各一,再买红糖馒头一个。加了一碗豆腐脑,坐下来细细品尝。果然,包子很香,熏肉的、白菜猪肉的都不错,可更好吃的居然是红糖馒头,太香了,那种面食的香气十足,加上口感有说不出的味道,反正就是不软不硬,刚刚好,也不发泡,也不坚硬,凉的热的都好吃。
接下来,每天都去他家买红糖馒头,当早餐、午餐、晚餐都可以,存放一两天,一点问题没有,照样非常好吃。
又一日,从华严寺出来,对面就看到一家刀削面馆,进去要了一碗,正好是午餐时间。15元,面上来了,好看着呢,加了醋和油辣椒,拌匀,尝一口,哇噻,太好吃了!面条非常劲道,还软,口感相当特别,是我在别处没吃过的感觉,反正就是好吃。配的汤料和肉丁也好吃,香。满满的一碗,我连汤都喝完了。
还有一天,我骑着共享电动车乱跑,走错了不少路,反正是游荡,所有走错的路都是新风景,没啥,都是该去的地方。于是,就来到一条宽宽的路上,路边有许多小贩,其中有一人居然就在凳子上卖自家做的面食,包括发糕,是红糖发糕,好大一个,看起来就有食欲,3元买了两个,回到酒店房间当晚餐。吃了一口,真是好吃,特别香,一个足够当一顿饭了,剩下的成为第二天的早餐。两顿饭花了3块钱,又便宜又好吃,物美价廉吧。
还吃过路边面食铺子里的花卷、枣馍,都好吃。
原本,我们湖南人的口号是:不可一日不食米饭。
如今,我在大同住了近一周时间,居然一顿米饭没吃过,而且不想。真是怪了。在北京的时候,一天不吃米饭都受不了,哈哈,可见,那是没有吃到喜欢的面食呀:)
想起曾对呆子说过,北京没有好吃的包子,呆子生气了,嗔怪道:那是你没找到好包子!
那一脸的不屑,今日想来,还会觉得可笑。
他不肯承认自己是北京人,却很维护北京的形象,绝不许我说北京或北京人的坏话。这个呆子啊!
山西有好面食,这是我见证了的。如果呆子在,相信他也会同意吧。
还有许多品种没来得及品尝,正好可以留下遗憾,有待将来期待。
反正,我是喜欢上大同的面食了,可以天天吃下去,也不厌。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