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小组长工作的体会(来自邮件)
黄埔小组长工作的体会
到黄埔公益培训中做小组长,对于我是又期待又担心的事。因为LP的学习结束之后,我总有未完成的感觉。我的感召者宋玉红说:你一定要去黄埔,到那里你就会解决LP的遗留问题,你的LP过程是有缺陷的。
我很期待。
LP之前,我是一个满脑子评估判断是非对错的人,看到一个人,也满心是“喜欢不喜欢”之类的感受。
LP之后,我有所触动,但对LP的高压力和永远不解释也充满疑惑,那些“强硬和无理”的语言还是留下伤害没有处理。
还有,我在过程里一叶障目,看不出LP的工具和目的是什么,细节点点滴滴,但没有成型和宏观的认知。
当然,我知道成长意味着挑战,改变意味着接受不舒服、突破一些观念的捆绑,让自己更自由。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念:
“要改变世界改变他人都必须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前提首先要认识自己,觉察自己,看到自己的自动化反应和模式,然后突破这个模式,就是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更优秀,向上和向善的心是改变的动力。成长不仅是艰难的,里面会有许多的不舒服,但最终获得的是脱胎换骨的更新与博大,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关键词是:觉察、突破。
走进黄埔,开始小组长工作,我一直提醒自己:我是镜子,是不评估判断、不带个人情绪的一面镜子。这对于我是不容易的,因为爱评判和情绪化也是我的弱点之一。
挑战很大。
第一次培训我们小组的状况就出现了,面对自己不理解、不喜欢、不接受的人和事,我的情绪非常强烈。
冷静下来之后,慢慢往后走,放下担心和评判,只问自己“是否尽力?还能做什么?我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我开始一点点走进每一位组员,了解每一个人的故事,他(她)如何成为今天的他(她)?他(她)的模式是怎样的?什么是他(她)需要突破的?
还有,每一次交流之前,我都会静静的想一想:这一次交流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在哪一点着重回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尽量注重感受而不是评判;在交流之后,会稍稍总结一下,思考其中的问题和接下来的支持方法。
慢慢的,我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我自己。这就是人性。
宝义的勇于承担和固执;丽霞的积极改变和紧绷;小全的随意随和与信心不足;京慧的强领悟力与成长的烦恼。都是我的特质。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小组越来越有凝聚力了,大家在共同的项目合作中建立了团队,而一个个鲜活的人也越来越清晰呈现,我看到组员们在改变,宝义在感召中开始建立信心;丽霞在关系中开始反省和积极付出;小全的积极主动性有大幅度的提升,影响力明显增加;京慧放下许多担心和追求完美的心态,开始不断行动;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改变,我的感受系统开始工作了,一点点觉察哪些是我的观念,哪些是真实的感受,哪些是我的模式,哪些是客观真实。
这种改变真是美妙。
黄埔9个月的培训很短暂,我们的改变刚刚开始。我想,黄埔的结束不是改变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非常感谢恭明和老曲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拥有了这么一群优秀的伙伴和朋友,让我在步入半百的时候还有改变的机会。谢谢!
201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