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琴一张

窗子2年前书籍们430

有琴一张

 

读资中筠先生的音乐自传,非常愉快,又令我生出许多感慨。

第一个感叹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爱好带给人生的乐趣是无法度量的,尤其是在人生艰难和年老时,有爱好的人会有无穷的乐趣,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欢乐。

资先生是学者,翻译家,小时候学过六年钢琴,《有琴一张》是她八十多岁写下的音乐自传,通过学琴、弹琴、参加表演、开个人演奏会以及与钢琴相关的种种趣事,贯穿了一生的生命故事,读来令人愉悦又带来思考。她写道:“我有限的钢琴技艺、音乐修养,以及后来从音乐中得到的无穷乐趣,都得力于启蒙老师刘金定,可以说泽被终生。”

资中筠生于1930年,11岁开始学琴,正是二战期间,学费不菲,起缘于父亲一位好友王伯伯,不由纷说预定了钢琴,逼着她父亲资耀华买下价格对于他家来说也算相当昂贵钢琴,只因王伯伯认为她适合学钢琴,有天分。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更是留洋博士,金融学家,父母咬牙成全了她。她跟着刘老师一学六年,到高中毕业前夕,临近高考还开了“个人演奏会”,那也成为资中筠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无比美好的往事,那是在1947年的天津。随后她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又考取她心仪的清华大学二年级做插班生,后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在清华求学期间,资先生参加了音乐社团,音乐生活相当活跃,参加过许多的演出,也有过“众星捧月”,那是一段非常美好愉快的大学时光。

大学毕业之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资先生远离了钢琴,“乐魂冬眠”,这段经历读起来不禁令人唏嘘。时代的氛围发生了改变,钢琴在这种氛围中如同不谐和的噪音了。资先生感叹,钢琴与政治,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又有着秘而不宣而又确凿无误的关联。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资先生才有幸“重操旧业”,再续琴缘。她真是热爱钢琴,喜欢弹琴,那种“手痒”的冲动终于得到满足,带来了几乎是生理性的快意,无比愉悦。她的音乐之魂苏醒了,复活了,重新生长,再次勃发,个体的声音与时代的脉动达成了协调......

更令人感动的是,资先生进入晚年后,经由个人努力营造出的音乐生活,几乎具有理想主义的启示意义。这是不带任何功利的音乐游戏,借助游戏颐养身心,通过音乐滋养灵魂。资先生说,她现在每天都练琴,乐此不疲----仅仅因为爱好,自娱自乐。2008年,资中筠的老伴陈乐民先生离世,她开始独处岁月,以书为伴,幸得有琴。练琴、弹琴,音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参加过音乐比赛,还获了大奖,开了演奏会,录制了音乐带,撰文写书,以《有琴一张》为名,出版音乐自传,真是乐趣无穷,十数年岁月在美好的琴声中流过,不知老之将至......

资先生作为最杰出的中国知识女性代表,因为自幼学琴得到了受益终身的精神滋养,这期间的故事不仅是励志的掌故,更带来隽永而温暖的人生启迪。

历久弥新的古典音乐是人类的优秀精神成果,可以抵御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化,个体可以通过艺术的力量超越时代。资先生在少年时代的音乐学习到老年的钢琴演奏真正显现出了全部的精神意义和心灵意涵。这不是时代的轮回,而是音乐与艺术对时代的升华和净化。

我的第二个感叹是:尽管只是业余爱好,也得认真学习,刻苦练习。从爱好中获得的乐趣与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资先生11岁学琴始,母亲就有一个观点:要么不学,无论学什么,哪怕只做业余爱好,也要认真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去学,绝不能玩玩而已。资先生幼年学琴时就有了端正的态度,她也成为刘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暮年的资先生每日练琴,从不间断,甚至远赴异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也会安排出每日练琴的时间,不惜代价自费租房租琴,也不肯间断练习。所以,她在17岁时,就举办过个人独奏会,演奏巴赫、萧邦、贝多芬、舒曼的名曲;她到80岁生日还可以举行一场演奏会;82岁在“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中获得老年组一等奖;87岁录下《衰年自考》音乐光盘;90多岁依然每日琴声不断,在音乐中徜徉,生命就有了无穷的乐趣......

我的第三个感叹是:启蒙幸遇好老师是多么重要。资先生的钢琴启蒙老师刘金定生于美国,长于中国,毕业于燕京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父亲是清华留美生,母亲是美国华侨。资先生初见刘先生时,她二十五六岁,风华正茂。那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刘先生家所在的租界被日本人接管,她父亲等于突然失业,断了经济来源,刘先生是家中长女,承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刘金定的钢琴课成了她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从此,她以授课为业,逐渐以独具特色的教学赢得声誉,不愁没有学生。(她凭自己的才能和劳动维持了七口之家朴素而不失体面的生活,负担两个弟弟上完大学,一对弟妹上完中学考上大学,为老父送终,奉养老母。)

刘先生的教学特点是严格的规范和启发兴趣相结合,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总之,教学有方,深得学生喜爱,教学成果显著。她的学生中学有成就的不少,比如,天才儿童刘诗昆也是她启蒙的弟子,另有几位高徒都考取了燕京大学音乐系,终身以钢琴为职业。

正因为有良师刘先生的正确引导,资中筠的钢琴基础扎实,终身热爱钢琴演奏,沉醉于钢琴艺术的海洋之中,获得了无穷乐趣。这位知识大家在琴键上的流利、稳健、自如,每每令人惊讶与赞叹。

幸而刘定金1947年与燕京校友刘富森先生结婚,双双赴美,才有幸保存下资先生当年个人演奏会的部分照片。资先生自己家里所有的照片,全在文革前后付之一炬,一张都没有留下。

1982年,资先生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刘金定先生久别重逢,才有师生团聚,圣诞聚会,以琴声会友......许多美好的时光。

《有琴一张》,是2017年出版的资中筠音乐自传,在这本小传里,她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用音乐的形式流出,亲切生动,别具一格。通过这本小传,大家或许可以更深地理解资先生的风范来自何处。

 

 

 

 

 

 

 

 

 

 

资中筠[yún],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为国际政治、美国研究。专业之外旁涉中西历史文化,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

她多次出访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主持过若干大中型国际研讨会,在组织中国的美国学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以及参加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辛勤工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在很多人眼中,资中筠先生是一位公益启蒙者。“公益事业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的。”资先生说。

《公益时报》:您一生做人准则是什么?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和希望吗?

资中筠:就是凭良心办事,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别做两面派,做不到的就不做,那也没关系,但是要做就做好它。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想要做往前推动的事,应该充分估计到它的困难和艰苦。要有这个准备和韧性以及耐力,一点一点地去做,总是可以做到的。而不要怨天尤人,说这个环境如何不好,环境也是可以靠大众的力量改变的。

资中筠:修养需要几代人慢慢熏陶出来,今天启蒙说得太多了,甚至成了贬义词,这也没办法,启蒙关键是要回到生活层面上来。我在小学时有公民教育课,一开始就教孩子们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讲礼貌,就是基本的公德。到高年级有少数服从多数等民主原则,一个人讲公德,是从小训练出来的。

 


返回列表

上一篇:我的需求

下一篇:存分享文

相关文章

让一生活出三世的精彩

让一生活出三世的精彩 她叫张喜英,甘肃天水人,197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并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中央电视台讲授计算机课程百余集,出版计算机书籍7种。1990年应聘新加坡经济发展...

洗澡和洗澡之后

洗澡和洗澡之后 “许彦成与姚宓已经结婚了,故事已经结束‘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这是杨绛先生《洗澡之后》的结束语,我读得大笑。想象百岁的杨绛那种吴侬软语说出这句话来的样子,更...

我的胡思乱想--读书笔记

我的胡思乱想----独立女性百年之进退 同时翻开两本书,一本放在客厅,一本放在阳台。坐在哪里就读哪里的书。这几日,读杨步伟的《杂记赵家》和金雁的《雁过留声》,乱生感慨。杨步伟,生于19世纪末...

他们――《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

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 所有完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罗曼·罗兰是最懂得情感的人了,他把人类所共有的情感描述得多么准确而细致啊。真正的情感都有其共同的动人之处,我在安多纳德和奥里维...

阿达--混乱的青春

阿达--混乱的青春 少年的克利斯朵夫进入人生混乱的阶段。童年的梦已经醒来,元气充沛的肉体自己也不认识,那些混乱又疯狂的欲念困扰他,他被自己吓坏了,不知会做出什么样可怕的事来。沉重的人生负担早...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读资耀华先生自传 资耀华,生于1900年,湖南人,金融家、银行家。北洋政府供他留洋日本,民国时期天津银行又送他留学美国,回国后入职上海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等职。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