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

窗子1个月前亲友们25

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表达情感的时候,多少有点夸张,是那种生怕别人不信任不理解而不自觉的夸张。总是说:真的,我真的很……。因为在她之前,我几乎并不真正认识一个近乎完全的“真人”,她相比世俗中人实在是太不“虚伪”,真实得叫人不敢相信了!

其时,最初我并不喜欢她,以为她是傲慢的人,是一个被惯坏了的自以为是的娇小姐。因为她的不肯附和世俗,她不肯说客气话、应酬话,与我当时理念中的好女孩都不大一样,只觉得她太任性。

那时,我总是不能够同意她的观点,每每会发生分歧,但并不常争执,因为我习惯于回避矛盾,虽然心里不同意,嘴里也不和她说,有时暗暗怀“恨”地反击她:我们是语言不通。因为她没有人们惯常的那些虚情假意,好就是好,不好绝不肯说好,哪怕是顶头上司或者亲朋好友。见人讨饭也不会就说可怜,见人叫苦也不会就发悲叹,见人得利也不会就去恭喜,见人喜庆也不会就表示祝贺。在常人每每发出感叹的时候,她却并无表情。所以,心里常以为她是不近人情的。

我得感谢上司的不公正,正是因为他的不公正,才有了我对她公正的认识。那次,上司没有发给我应得的那份奖金,事过月余,她得知此事,便急匆匆地走来,把一个纸包塞到我的手里,这是她所得的一半,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她说我们做了相同的工作,该得到相同的报酬。其实,我们那时少有交流,都是沉默的新手。她是不敷衍,我是睁了怯怯的眼,只顾打量新环境,对发生的事情往往反应不过来,没有及时的应对办法。钱没有收下,但这个朋友,我却从此认下。

她仍是不肯有半点矫情,在旁人都人云亦云的时候,也不屑于同声附和。其实,她并非无情,只是不肯虚情假意。她如果同情那便是真的,绝不同于有口无心或者言不由衷的人。后来我知道,她会在感到亲人的苦痛时落下泪来,她会在倾听友人的悲伤时红了眼圈,她会在认定了人的困难后悄悄拿出自己的积蓄,她会在朋友落难时静静地陪坐一个长夜。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不懂得人情友爱的,因为她从来不象初涉世事的青年那样慨谈过人生友谊。

我是和常人一般地为人叫好或者叹息,只是这些个表情往往没有由心里经过,仿佛例行公事一般,习以为常又不以为然地“应酬”着世事。但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虚伪”。

那时候,她不许我在大众广庭之下独持一本书做阅读状,认为这是装模作样;她不许我在和她交谈时捧着书本,认为是对她的敷衍态度。她平日简直不大读书和谈读书,仿佛是个不爱读书的人。其实,她大学时功课好得让老师舍不得把她分出去。她读书不求数量,我常常激动地向她介绍新近读过的书,很少能得到她的响应。偶尔也读一本就必有心得,那是一些由经她大脑里思考而得的个人见解。她从不说自己也不懂的那些个时髦话。那次,她读完了凡·高的《渴望生活》,也只是说:“真好!这是一个天才的痛苦与欢乐,与常人不同”,但她此后却会对与凡·高相关的事情处处留心。

在与人客气话说得厌了,应酬事做得倦了,废话说得累了的时候,才知道她的自然与真实的好处。和她一块儿,不想说话可以一个字不说,不想动的时候可以不应付她半点。她也很平常的受了,决不会心生疑问或是做委屈状。下次照样来了,而且不会问起前一次的“冷遇”。

她是不大说人的不是,但也不大说人的好话。倒是会替我骂着的人辩护,替我夸着的人谦虚,只一句半句,从不多说。

记得有一封写给她的情书里有这样一段文字:你并不是书中描写的那种亭亭玉立的少女,也没有如花似玉的容颜,但你静静地站在那时,叫我感到那种恬静的美好,感受到一种由你的心底流出来的坦白大方的好处。我想,这是一个懂得欣赏她的人了。

当我越认识她越珍视她以及她的友谊时,她却说:简直邪乎,你并不了解我。

我不理睬她的警告,她不理睬我的夸奖。但我想,自己该算这世界上相对了解她的人之一。这点她倒也不否认,她对别人的批评,不会特别在意;对于别人的夸奖,也不会觉得不安,因为她依然做自己想做的和认为该做的事情,她是不怕人失望的。(2003年文)

20多年前的这篇小文今日读来,虽然文字有点矫情,但内容是真实的。从认识她以来,一直说的就是“我们语言不通”,她是我非常奇怪的朋友,后来,她对我的批评和否定更多,我的家人都知道,她是对我“评价最低的人”,说过许多难听的话,包括:“家里有个残疾人太倒霉了”,“你们家的人都特别好,你姐你妹对你太好了,家里有你这样的人太倒霉了”......“冬梅有你这样的朋友真的太不幸了”......你也拿工资,一个人生活还不养孩子,为什么你姐总要给你钱?给你买这买那......有一次姐姐给了我一笔钱让我买冰箱,结果钱另做他用了,姐姐知道后,直接买了一台冰箱送到我的宿舍来,那天她正巧在,听到我们姐妹几句对话,大意是,上一次买冰箱的钱被我用掉了......我已经不记得买冰箱的钱做什么用了,姐姐一点儿没有不高兴,所以才会直接买了冰箱送来(后来有朋友听到这件事,想到的是,那一定是发生了比买冰箱得重要的事),我后来想,一定是。虽然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那笔钱花到哪里去了,可记得相当清楚的是,姐姐毫无不快,我也没有抱歉和内疚,几十年后,当她提起这件事,还在为姐姐忿忿不平。可见她对我一直有看法,当时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她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但出语便惊人。没想到诸如此类的事她记了许多,慢慢对我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问题是:当初她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部分,她不了解前因后果,也不曾问过我,而我,从来没想过向她解释什么,她只是偶尔到来,偶尔遇到一些事,听见片段的对话,没想到她会这么看我。

每当她说了特别难听的话,我总会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和朋友,习惯的表达是:她今天又说难听话了,她说的是“你们家有你太倒霉了!”太气人了!当时我没反应过来,现在越想越气,就告诉你们。我姐和我妹每次听了这类的话,首先说:“她太可爱了,好真实呀。可是,你应该跟她解释一下,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你这样的家人没觉得一点儿倒霉,反而觉得非常幸运,我们对你的好,她看到了,你对我们的好,她不知道,你应该告诉她。”

几十年来,我的家人和朋友全都喜欢她,认为她真实、直率、不虚伪,只说真话。她说我的那些气人的话,也全是我转告大家的。

我三、四十岁那些年,因为做了不少助残类公益活动,多次在本地的电视、报纸露面,有一天,她打来电话,说:“今天,又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没想到你变得如此浮躁(她是指上电视这件事),之前的你还是低调沉静的,现在变成这样了,不好。”我不知怎么解释,跟她说不清楚。

她偶尔会约着到我家来小坐片刻,每次电话预约,都得确定没有其他人来,如果她已经坐在我家了,突然来了其他朋友,她总是一声不响,没两分钟就会告辞。她不喜欢也不想交新朋友。这种情况,她不会怪我,我也不必事后解释,这一点,我们是默契的。

记得我一无所有从北京回到宜昌之后,租了市中心的小公寓独自生活,有一天,她从单位提了5瓶酸奶过来看我,告诉我“是单位食堂买的,本来想带10瓶,因为陶瓷的瓶子太重了,提不动,就带来5瓶。”我们七聊八聊的,我已经忘了自己说了什么,我对她,就是当下遇到什么事情就说什么事情,只记得那天我们说起家事,她认为我这个人不好,太喜欢折腾,不老老实实在一个单位工作,是姐姐替我承担了家庭责任,因为有一个好姐姐,我才能这样折腾。对于家庭来说,我是个负担,而姐姐是被牺牲掉的人。我觉得她这些话没有道理,我的生活与姐姐的生活并没有捆绑,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姐姐选择她要的生活,她的生活不是因为有我这个妹妹而变成那样的。她居然说:“你的自由是你姐姐的牺牲换来的,你这样的人是社会发展的负担......”我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等她告辞走向电梯口时,我在后面叫住她,大声问:“既然你把我看得几乎是一个坏人,那为什么还要和我交往?”(几十年的朋友,我几乎没主动找过她),她呆住了,停了一会儿,说:“做人,还是要善良的。”然后就进电梯走了。我气得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又觉得好笑。我理解她的意思是:因为你是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既然认识你,就得关心一下。

我回家和姐姐、妹妹讨论她的话,她们认为,是她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不是一个依赖者,我不是家庭的负担,家人也没有因我而牺牲什么。

好吧,这些都不说了,我并没真的生她的气,只是奇怪她的认知,也不同意她的观点,但真的非常看重她的真实,在这个时代,太罕见了,太难得。总之,我最讨厌的品质是虚伪,最看重的品质是真实。她具备。

还有一次,她说了难听的话,我立马打电话告诉冬梅,冬梅在电话那边笑痛了肚子,连声说:“她太可爱了。”我下一次又把冬梅的话转给她,她轻声说:“说明冬梅也是这样想的。”我大吃一惊,再一想,她说得对啊!

我所有的朋友全喜欢她,喜欢她的真实。她认为,我是一个坏人,可是运气很好,所以有很多朋友,她熟悉的几位,比如冬梅,郎小姐、张先生什么的,她认为,全是比我好得多的人,尤其冬梅在她的眼里,是完美的女人。她认为我的朋友人品都非常好,非常善良,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和我这种人交朋友。

还有,她对我没有积蓄这件事很生气,好几次说起,认为我乱花钱,不存钱,导致我的家人总得给我钱花。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她的意思是,因为你乱花钱不积蓄,如果真的遇到困难,朋友们又得帮你,不帮你吧心里不安,帮你吧心里也不舒服,因为你的钱是乱花掉的,要亲友们替你承担后果。明白她可能是这样想的,我严肃认真地对她说过一次:我们认识有三十多年了吧,你想想,我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有没有做不负责任的事?什么时候依赖过家人?我这一辈子,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自己养活自己,不要说兄弟姐妹,连丈夫我都不依赖,我是必须靠自己的力量生存的人,否则,就觉得没有生存的意义了。

她听了这话,默不做声,从此,不再为钱的事说我了。

总之,她是对我评价最差的人,虽然有时候会被她气坏,可还是把她当成最珍贵的朋友。

我们是第一个单位的同事,相识十年之后,有一天,她对我说:“我们太难得了,认识十年了,从来没有争吵过,从来没有生过气。”我说:“谁说没有,有时候被你气坏了,只是没跟你说。”她听了大吃一惊,她也气坏了:“天哪,你这个人太虚伪了!我从来没发现你生气,从来没感觉到。你太会伪装了!”哈哈哈哈,我听了,只觉得太好笑,她确实真实的可爱。我把这些对话告诉家人和朋友,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承认她非常可爱,非常真实。

还有一点,我和她这辈子从来不曾礼尚往来,心理上没有世俗交往的负担,任何时候,都能轻松相对。她这个人,不俗。

现在,一辈子快到头了,我忽然发现,她或许是一位罕见的真正的朋友,因为像她一样真实的人太少见了。人与人之间一直在互相误会着,朋友也是,我发现自己一直在误会许多人,就向她误会我一样。其实,我并不了解那些以为是朋友的人,我的认知只是我的想象。人家对我有许多看法,只是从来不说。只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绝不说假话,我才能听到那么多她对我的真实看法。而其他人,或许对我的看法比她更负面,只是从来不说。

最有趣的是,我特别喜欢向新认识的朋友介绍我和她的故事,有一位朋友说:“太奇怪了,你们的关系,如果说她有病,不如说你有病,你真的有病,人家都这样说你了,你还和她做朋友,真是太有病了!”

我为什么坚定地把她当朋友,相识四十多年了,有一次,我告诉她:是因为那年她把自己的奖金分一半给我。当时,我们不是朋友,关系也不好,几乎没什么交流。她事后听说那个“科技新产品奖”发下来没有我的份,只因为她认为我们做了同样的工作,她认为我应该得到和她一样的奖励,领导没有发给我,她就要把自己得到的分给我一半。就是这件事,让我认定了这个朋友。认定她是一个品德良好的难得的人。

她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了。

最初,我认为自己有10个朋友,她是其中之一;后来,我认为自己有5个朋友,她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3个朋友?反正她还是其中之一。

我叫她茎小姐,她是湖北食品检测行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是独当一面的独立女性,是一个难得的真人,是一个不追逐潮流的沉静、低调、质朴、本分的人。无论她怎么评价我,我都拿她当真正的朋友。





《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世界上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谈论的话题无外乎三个:拐弯抹角的炫耀自己、添油加醋的贬低别人、相互窥探的搬弄是非。”  
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毛姆 
有些事不用试探,感觉不对劲就是不对劲。——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相关文章

痛哭祖母

提笔思亲,痛定思痛!此时,百岁的祖母已在冰冷的棺中,前夜我们还四手相握,听她老人家痛苦的呻吟我泪如泉涌。今天,已是阴阳两隔,任凭我千呼万唤,也唤不回她轻声的作答、慈爱的笑容。“你们莫挂记我,我只愿你们...

奶奶讲两兄弟的故事

生活思考--奶奶讲两兄弟的故事奶奶生在清朝末年,活了一百岁,经历了多个朝代变迁,看人看事,非常宿命。奶奶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世事哪有什么道理可讲?奶奶打比方时,讲过她家乡两兄弟的故事...

果姐姐

有些人,如轻风细雨,给人说不出的舒适惬意的感觉,叫人喜欢。这样的人,往往并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他们融在人群里,仿佛是盐溶在水里,不着痕迹。但又与一般的人群有别,在他们看似平常的态度里,往往有一种自己的...

我妈说

我妈说 记得我妈六十岁那年说:我现在真的干不动了,年纪大了,等你们到了六十岁才会知道,身体和五十多岁完全不一样。后来,她七十岁的时候说:年过七十,身体就不行了,没有力气干活了,你们非得到了七...

深红的玫瑰

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深深吸引。其实,她朗声的大笑不算稀奇,她细腻美妙的容颜也算不得稀罕,她充沛的精力、滚烫的热情、过人的能力、通达的智慧都不算是少有,作为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现今这样丰富多元的时代,...

父爱无言

家人都说我是记忆力很好的人,儿时的事,总能清楚地说出细节,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父亲在我生命的前二十年里对我说过什么,好象我们从来没有过一句对话,甚至连一般的父亲对女儿的寻问也是没有过的。父亲是极沉默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