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事

窗子2年前书籍们395

凡人小事

--读资耀华先生自传

 

资耀华,生于1900年,湖南人,金融家、银行家。北洋政府供他留洋日本,民国时期天津银行又送他留学美国,回国后入职上海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等职。

这位求学异邦以救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活了96岁,经历了从清末、北洋政权、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一个世纪的风云巨变,是金融学界泰斗级的人物,年近九旬前后,悄悄写下回忆录,书名为《凡人小事八十年》。

读此书,又感慨万千,最慨叹的是:这样一位旧时的大知识分子,所有经历确实不过是凡人小事,这样性格狷介的读书人,在汹涌的时代大潮里,不过是个小人物,随时会被时代大潮吞没于无踪。他一生谨言慎行,沉默寡言,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屈辱,绝无一言抱怨,全部忍辱于沉默中。一生谨慎小心,许多重要的话永远不说,最后的文字里,依然无比谨慎,为尊者讳......

唉,怎不叫人一声叹息!

但我依然从他的故事里,读出文字以外的人生况味和那个时代的秘密......

每一个小人物真实的人生故事,构成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貌,并非帝王将相们疯狂杀戮而建的所谓伟业,更是由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真实的日常,最普通的衣食住行、烟火生活所构成--他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何以谋生,是否温饱,有没有安稳......还有他们经历过、每个个体的人生大事,生老病死,还有艰难时光,那些真面貌,才是我心中历史的真面貌。

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资先生的《凡人小事》。

他生于湖南耒阳市一户富裕的农家,守旧的父母反对他离家远行,17岁,他执意离家借钱求学,后东渡扶桑十年,26岁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大经济学院。中华民国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岁月中创业和守业,期间曾两次赴美,分别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和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前,为报效祖国,他与当时的人流逆向而行,执意归国,出任上海银行总经理。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直至去世。他是杰出的华资银行实业家,并“对共和国的建立有襄赞之功”,又在金融理论方面多有建树。

他的长女资中筠却说:“他算不上什么世间异人,而是一个被时代推着走的人。在每个时代,他都能够按照自己做人的原则迅速地找到应对方法,不断调整自己。他做人就是洁身自好、明哲保身。”2006年9月29日,资耀华长女在《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他一生沉默寡言,身后,他三个各有所成的女儿分别撰文怀念,都说不出多少特别的话,他竟然从来不曾对女儿们说过多少“贴心话”“家里人之间的悄悄话”,甚至他经历的那些人生大事,那些重大转折,几十年里他竟无一言解释或是说明,全由着组织怎么说便怎么是了。女儿们关于他所遭遇的磨难都不知究竟,也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只能揣度他的谨慎和忠诚。只要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自己遭遇什么样的委屈都是愿意的吧。

尤其是“三反五反”对他及家人的巨大冲击,此后虽已查明他完全无辜,但事情只是不了了之。此后又经WG十年磨难,而他的女儿们一直被要求“划清界限”,几十年没有正常的生活,家庭生活也因此深受影响,女儿们几十年都对他冷淡极了......他也从无怨言,直到时代已经调头完全改变,女儿们可以正常回家,他依然不曾对曾经的冤屈做一次简单的说明,不曾和女儿们谈一次心......

唉!

书中所记有一事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下放“五七”干校那个阶段,资先生与夫人童益君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童夫人身体非常虚弱,几乎是奄奄一息,校部终于同意资先生陪老伴回京治病,童夫人气息奄奄躺在木板上已经失去知觉,他们从河南马集干校乘卡车两百多公里到达信阳,期间还转过板车,再由信阳乘火车回北京,期间经历艰险,几乎绝望,一路遇到许多好心人帮助,终于回到北京。他写道:“这一天,可算是我出生几十年来最狼狈不堪、走投无路、几至绝望的一天。就在这样如临悬崖、如履薄冰的危急中,又感到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在一天中遇到这么多好心人。那‘五七干校’幼儿园的大夫和阿姨们、那善良而机智的拉车师傅、那博大胸怀的列车长和乘务员小姑娘、那将帅风度的军医,时刻展现在我眼前。”

九十多岁的老人回忆人生最艰难绝望的一天,内心充满感激。而我看到的是他的不顾一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无论遭遇多少阻碍,都要把奄奄一息的老伴带回北京!这样一个老实听话的读书人,第一次为家人表现出如此坚定的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慨叹又唏嘘不已。

好在夫人回京后得到救治,活了下来,虽然身体一直极度虚弱,却活到96岁,老伴过世半年之后,他也追随而去了。两位老人均以九十六岁的高寿辞世。

2005年4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自述《世纪足音――凡人小事八十年》。三个女儿资中筠、资华筠、资民筠均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成名成家。

金融界对资耀华先生的评价是:务实、创新是资公终身从事银行业的信条。尽管他一生荣辱沉浮,数历坎坷,却始终怀有一颗爱国敬业之心。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处世态度,淡泊名利、不事张扬的生活作风,使其布衣书生的风貌与“金融家”身份形成鲜明反差。他的思想、他的品质、他的实业、他的处世之道、他的经营之法……资公馈赠给后人的,实在有太多珍贵的东西,足以让后人景仰,给后人启示。

《凡人小事八十年》,写了四十三段,加上引言与后记,共四十五节。其中,从他出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共写了三十五节,是这部回忆录的主要部分。后面几十年写得极简,许多事情提都不提。我们也无从知晓,反而是他的长女为此书一再再版写了三次前言,一篇回忆,另两个女儿各写回忆父母的文章一篇,构成了这部书余下的部分,那些欲言又止的话,带给我无限感慨,许多难过......

这样的大知识分子,金融学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一生所经历的尚且不过是凡人小事,那么,我们这些小人物呢?凡人,小事,桩桩件件对于每一个小人物本身,却是惊心动魄的大事情。

他那里尚有我等后生的一声叹息,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无法描述的真切体验呢?比浮云消散得还要快些,一丁点儿痕迹都不会留下,在这茫然的世界里......

唉!那就为自己,一声叹息吧!

 

 

 

 

 

 

 

你不必放弃工作,因为你要生活,

你不能放弃修行,因为你要解脱。

只要你不放弃,就总能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

让生活和修行同时进行。        

— —索达吉堪布

 

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中岛美嘉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铁生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相关文章

安斯佳的爱情

 安斯佳用他的死逼着我思考爱与生命这两个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他的死是为了追求爱?证明爱?或是爱的无望?他以死为代价来证明他的爱,他所深爱的对象——王小慧,用了13年的时光希望能一点点抵达他的内...

最多情的父亲

最多情的父亲--阅读《叩叩》 周国平先生文革前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是文革后最早的哲学博士;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他...

两本书

两本书     这两本书读得我特别感慨。    《我这九十年》是任均口述,儿子王克明执笔写成的革命家庭的私人记忆。是1920-2010年,历...

阿达--混乱的青春

阿达--混乱的青春 少年的克利斯朵夫进入人生混乱的阶段。童年的梦已经醒来,元气充沛的肉体自己也不认识,那些混乱又疯狂的欲念困扰他,他被自己吓坏了,不知会做出什么样可怕的事来。沉重的人生负担早...

洗澡和洗澡之后

洗澡和洗澡之后 “许彦成与姚宓已经结婚了,故事已经结束‘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这是杨绛先生《洗澡之后》的结束语,我读得大笑。想象百岁的杨绛那种吴侬软语说出这句话来的样子,更...

充满欢愉与力量的阅读

充满欢愉与力量的阅读 年轻的时候我疯一样的读书,一面是绝望,一面又非常充实。事实上,阅读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比从前知道的还多。后来意识到,正因为有行动上积极的特点,漫长的绝望中并不曾真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