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胡思乱想--读书笔记

窗子5年前书籍们444

我的胡思乱想

----独立女性百年之进退

 

同时翻开两本书,一本放在客厅,一本放在阳台。坐在哪里就读哪里的书。这几日,读杨步伟的《杂记赵家》和金雁的《雁过留声》,乱生感慨。

杨步伟,生于19世纪末,整整长金雁65岁,正是祖孙的差别。

两位女子有一些相似之处:同为知识女性,生长在知识分子之家,自身也都努力向上,嫁了天才的丈夫,夫妻恩爱,各有所成。当然,天才的级别不同,驰骋的空间大小有别,更感慨的是绽放的年代特色太不同啊。

令我胡思乱想的是:早生了65年的杨步伟显然比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金雁要独立自由强大得太多了,人生的精彩程度也远胜万千。时代,哪里一定进步呢?远远退到不知多远的地方去了。

如果说读杨绛总能令我平心静气,读杨步伟就令我解气、畅意、痛快至极,真是快意人生,充满力量,不惧艰险了。

这样的女子,才是女中丈夫啊!

你想啊,公认的旷世奇才赵元任博士,27岁那一年为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讲学做翻译,绝对的青年才俊,遇到年长他3岁的杨步伟,那是1920年呢,一个31岁未嫁的女子简直奶奶级了。赵元任爱上了独立新女性杨步伟,坚定追求,终成良缘,这是多么罕见的眼光。此后相伴60年,成就了现代公认最美满的婚姻之一。

1921年--1981年,他们一起经历了时代的大变迁,去国失乡,却生活得趣味无穷。这位中国第一代医学女博士,年过30之后才嫁给世上最好的男子,生下四个女儿,一家子都是超级学霸,真真令人称奇赞叹。

傅斯年这样评杨步伟:新时代的女中能人,是豪杰,是英雄。

“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是跟我横来,我比你更横;你讲理我就比你更讲理。”杨步伟如是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似乎天生“反骨”的杨步伟,便是这样一位有主见有独立意识的自由女性。

婚姻,对于这类独立女性来说,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就决定了她们在婚姻里,即便做了全职主妇,照样可以活得洒脱而自信。

无论婚前婚后,都要有光。这道神秘的光,在杨步伟身上一直光芒闪耀,即便结了婚,即便后来生了四个女儿,即便为了生活日夜操劳,她一直从未放弃自我成长。

做全职太太之余,她喜欢写写散文,先后出版了《一个女人的自传》、《杂记赵家》等书。

她做得一手好菜,没事喜欢研究菜谱,研究着研究着,就出版了《中华食谱》。

这本书由胡适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分别撰写前言和序言,一度风行欧美,再版十二次,至今仍然是美国烹饪界的畅销食谱。

法国女星苏菲玛索曾说:

“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只有像杨步伟这样,一直充满热情和活力,从不放弃个人成长,让自己身上的光芒永不消失,那么,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婚姻家庭,都会变得活色生香。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杨步伟以特立独行开辟出一条新路,成为新女性的楷模;在事业的巅峰时刻,她又急流勇退,甘愿隐身幕后,给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人生答案,这一答案正如她在自传《一个女人的自传》开篇说的:“最要紧的,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这样独特的杨步伟,以她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出了不同于任何人的独立人生。我就是我,不是别人,独立做自己。这就是赵元任爱的那一个独一无二的女子。

他们成就了公认的现代最美满的婚姻之一。

胡适贺赵杨夫妇25年银婚诗:“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

在两人金婚纪念日那天,杨步伟写诗:“吵吵闹闹五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赵元任幽默回诗:“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在这个不让人说真话的时候,她说出了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这本身就是价值。每个小人物的真实历史,构成时代的真相。

这是金雁散文集《雁过留声》带给我的感受。

她生于1954年,是著名学者秦晖教授的夫人。这是一对学者夫妻,金雁教授也是博导,研究中国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领域,具有领衔地位的专家,被认为是当代少有的女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秦晖和金雁夫妻是一对术业有专攻的优秀学者。丈夫秦晖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在历史学和农民学方面有突出建树;金雁是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在苏联东欧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清贫与寂寞中保有著中国知识份子的尊严和智慧。(摘网文)

他们是1977年第一届高考后读研究生的同班同学,被公认为是当代感觉最敏锐、视野最开阔、思想最活跃的学者,专注于学术,并非甘于清贫,生活水准却在普通居民的标准之下,为了改善生活,甚至三次预“假离婚”,虽然未遂,却令人无尽叹息!

有记者把他们与梁思成和林微因,钱锺书和杨绛,陈乐民和资中筠等同提并论,称他们为最优秀的学者夫妻。秦晖教授的天才已经有许多故事流传,金雁教授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总给人典型的贤妻良母的感觉,说话温柔,从容淡定。谈起她专长的苏俄东欧史,学者的本色立马表露无遗:专业、严谨、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她与秦晖常常双剑合璧,一正一反,攻守兼备,着实为我们呈上了历史、人文的盛宴。

可是,读她的人生故事,更多的感受却是压抑、荒诞和透不过气来。还有,强烈的无助感,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巨浪之下,太无力了。

秦晖有个口头禅----什么是我们时代的真问题?

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金雁比杨步伟晚生了65年,她也竭尽全力做独立女性,并且在这个时代已经算相当独立。可是,相比之下,与杨步伟的独立却远远不在一个层面上,相差也不是一级十级……

从阳台到客厅,我恍恍惚惚,不知时代是进步还是退步了。

我想,杨步伟如果生在65年后的西安,一定成不了后来那个独特又快意的女豪杰;而金雁如果有幸能生在65年前的那一家,十有九八会成就真正独立的畅快人生!

 

 

 

附文:

很偶然地,在一个饭局上,杨步伟遇到了留美归国的赵元任。此时,28岁的他是英国哲学家罗素访华的翻译。青年才俊,风度翩翩。

赵元任对杨步伟是一见钟情,不知不觉间,他便成为了森仁医院的常客。每次,他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跑到医院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泰戈尔曾有诗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便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喜欢你”。赵元任便有此困扰。

一开始,杨步伟以为赵元任是对自己的合伙人李贯中有意,就好心善意地创造机会撮合他们。

对于杨步伟的“撮合”,赵元任内心是拒绝的。但即便他精通8国语言、33种汉语方言,“我爱你“三个字却断断难以说出口。

被相思和痛苦折磨了几个月之后,某一个春日,在中山公园里,赵元任终于情不自禁地向杨步伟表白了爱慕之心。

1921年6月,两人结了婚。结婚过程简单到令人诧异:

他们到定情的中山公园拍了张照片,再向亲朋好友发了份结婚通知书。他们还邀请了胡适和朱徵作证婚人签字,在结婚证书上贴了四角钱的印花税,并简单地吃了顿饭。

如此,便是这场婚姻的全部过程了。

找到了合适的人就好,什么仪式感不仪式感,他俩一点都不在乎。

1981年3月,92岁的杨步伟在美国病逝。

赵元任哭得像个孩子,他固执地不肯回自己的住处,一度悲伤地给友人写信说:“韵卿去世,一时精神混乱,借住小女如兰处,暂不愿回柏克莱,今后再也不能说回‘家’了。”

孤独地生活了一年后,赵元任在美国逝世,享年90岁。

赵元任曾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和妻子杨步伟的骨灰撒向太平洋,随着浩渺波涛流到故土。

终于,两人一同归了“家”。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相关文章

他活出了一个禅者的样子

他活出了一个禅者的样子 被比尔·波特吸引已经有好几年了,那时候我坐在学校一隅的发奶室里,听“微信读书”里的《空谷幽兰》,感觉自己也随他登上幽密少人的“终南山”,探访隐士,奇妙又开阔,心胸随之...

新冠年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新冠年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此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一百年前的作品,曾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通过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经历反映现实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文学史上...

阿达--混乱的青春

阿达--混乱的青春 少年的克利斯朵夫进入人生混乱的阶段。童年的梦已经醒来,元气充沛的肉体自己也不认识,那些混乱又疯狂的欲念困扰他,他被自己吓坏了,不知会做出什么样可怕的事来。沉重的人生负担早...

可怜又可厌的洛莎

可怜又可厌的洛莎--《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 如果洛莎没有对克利斯朵夫动了爱情,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丑。可怜的洛莎。洛莎是克利斯朵夫母子搬新家后房东的女儿。她家有父母和一个弟弟加上外祖父,三代五口...

推荐奇书——《海奥华预言》

推荐奇书--《海奥华预言》1987年的一个午夜,56岁的法国园林师米歇在澳大利亚的家里被外星人邀请到第九级星球十日游,回来后写成一本书,就是《海奥华预言》,这本书记载了米歇这段奇异的经历。这是关于前世...

近日的阅读

近日的阅读 受陈丹青的影响,专门买了蒋方舟的写于2016-2017年的日记《东京一年》,该书首次出版于2017年8月。只因为陈丹青在与蒋方舟的对话中说:一般不读年轻人写的东西,没有那么多时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