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

窗子1年前书籍们332
  近来新疆女作家李娟大火,小视频里全是关于她的访谈。喜欢李娟的文字已有年头,这个独一无二的小女子,用她不知来处,也不可模仿的天才文笔,写出她独特别致又如同众生的生活。关于李娟,我不知如何说,也说不清,不说也罢。

      她在一个小视频里,说起沈从文和汪曾祺,她的意思是,沈从文心里很苦,内心其实没那么超脱,又佯装看淡;而汪曾祺是真的超脱,真的看破看淡,是真的洒脱散淡......
      她看得这样深刻!
      她的表达直接真切不瞒不装,有啥说啥,实在是可亲可信可爱。
      虽然从前没有这样想过,听她说出来,细品,完全同意。
      沈从文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汪曾祺深受沈老师的影响,也有人说他继承了沈从文的文脉,并有所发展。沈与汪亦师亦友,维持了终生的友谊。
       关于沈从文,以及沈与汪的故事,都有许多研究文章,我没有能力说什么,汪曾祺有一篇专门写老师的文章《我的老师沈从文是怎样讲课的》,也是名篇。我更没什么可说的。
     我要说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曾经安慰过我最艰难的时光。
     我不是沈迷,不是汪迷,只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他们的文章当然都曾阅读,尤其是汪曾祺的文字,读起来轻松愉快,毫不吃力,是我随手翻翻时首选作品。
     那一年,呆子住进北大医院ICU的四十天里,我每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每天手里必须捧一本书来挨日子,可是,许多书读不进去,还有一些书令我触目惊心,更加痛苦。 除了呆子命令我必读的佛教书籍《西藏生死书》,就只有汪曾祺的那套人间,《人间草木》、《人间有味》、《人间知味》、《人间世相》,他写尽人间的滋味,充满生活气息,一草一木,人间食事住行的品评,有知识厚度,有真实的性情,充满生活的乐趣。文字平淡而滋味深厚,那个时候,安抚了我痛苦至极的心。
     汪曾祺先生会吃、爱做菜,是出了名的。做菜是他的三大业余爱好之一,还有写字和画画。他是家里的主厨,直到1995年精力不济,才“退出烹坛”(汪夫人语)。他在家中永远系一条围裙,烧饭做菜,儿女们最熟悉的父亲形象不是作家,是大厨。孩子们叫他“老头”而不是爸爸,家庭气氛相当宽松,没有父子尊卑的等级,如果有,他是最低的一个。后来,他儿子汪朗说,这种地位其实是父亲自己营造出来的。在汪朗的心里,父爱就是满室飘香的味道,父爱是一锅鲜美的汤,哪怕当右派的日子,他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是给孩子们做一锅鲜美的汤或是一桌美味的小菜。
     他与恩师沈从文先生维持了一生的友谊,晚年,特地为恩师做过一桌菜,有鱼有羊肉,沈先生吃得非常满足,不停的赞叹,赞得汪曾祺心里好难过----沈先生太久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了,他的家庭生活相当痛苦,包括饮食上,没有多少安慰......
     汪曾祺的家庭非常幸福,他与夫人相爱一生,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时代狂浪,这个温暖的家都是彼此坚强的后盾,他心甘情愿做一个大厨,缘于对家人深厚恒定的爱。
     他在散文集《人间知味》中,是一个接近人间烟火的生活家:他很有生活气息,善于品尝美食,能看透一草一木的韵味,对人间食事住行的品评有广度,有知识厚度,有真实的性情,深懂生活之“趣”。
     在散文集《人间世相》中,他是一个炼成了境界的段子手:他用自己的幽默天赋,把形形色色的有趣灵魂,写得妙趣横生。在各种捧腹大笑的笑料背后,是作者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洞察和低调讽刺。
     在我最痛最苦最难的时候,是阅读汪曾祺,帮我度过那些艰难时光。
     忽然听人说起汪曾祺,我写下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敬意!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创作小说,受沈从文指导。1950年调入北京,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参与现代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后易名为《沙家浜》)。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ᶜʰᵒᵒˢᵉ ᵗʰᵉ ᵖᵉʳˢᵒⁿ ʷʰᵒ ⁱˢ ⁱⁿ ˡⁱⁿᵉ ʷⁱᵗʰ ʸᵒᵘ ᵃⁿᵈ ᵐᵒᵛᵉ ᶠᵒʳʷᵃʳᵈ.
选择和你步伐一致的人前行 如果没有 那就一个人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相关文章

从炼狱到天堂

从炼狱到天堂--阅读韩秀 突然读到韩秀,像上天的礼物,在我软弱的时候。这个名字从前没听到过,2022读到她真是上天的一个美意。虽然我竭尽全力要保持镇定,但还是一下子慌掉,又慌乱了.........

漂亮的人和陌生的风景

漂亮的人和陌生的风景--欣赏爽爽和《我在天涯等你》 当郎小姐向我介绍刘爽的时候,就想认识她了。90后的姑娘,留学英国,硕士毕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从事过文化、教育工作,在上海、武汉做过编剧和...

让一生活出三世的精彩

让一生活出三世的精彩 她叫张喜英,甘肃天水人,197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并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中央电视台讲授计算机课程百余集,出版计算机书籍7种。1990年应聘新加坡经济发展...

活着

活着--为爱团聚的人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第一次读《活着》是2007年前,那时候我还不曾经历至亲的死亡,阅读《活着》虽有无尽感慨,慨...

洗澡和洗澡之后

洗澡和洗澡之后 “许彦成与姚宓已经结婚了,故事已经结束‘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这是杨绛先生《洗澡之后》的结束语,我读得大笑。想象百岁的杨绛那种吴侬软语说出这句话来的样子,更...

有琴一张

有琴一张 读资中筠先生的音乐自传,非常愉快,又令我生出许多感慨。第一个感叹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爱好带给人生的乐趣是无法度量的,尤其是在人生艰难和年老时,有爱好的人会有无穷的乐趣,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