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本芬的时候,已经被她前半生悲惨的命运压抑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不得了,好在她的晚年终于有了一些光明。再读她推荐的一个叫阿包的苗族女子写的《阿包》一书,就更是被人物命运的悲惨压抑得呼吸困难,脑子里不断出现四个字“人间地狱”!其实,阿包是一个生动的充满生命力的女子,她的人生故事相当苦难又离奇。这个出生在贵州最底层贫苦人家的苦命女子,最终活出来极其鲜活、美好的生命样貌。所以阅读过程中的痛苦,总算得到了补偿,如同她苦难的人生,最终收获了奇迹般的美好生活。所以,才会有这样一本小书出版。阿包的汉名叫李玉春,苗族名是包里给,大家叫她阿包,她是贵州雷山县人,生于1968年5月1日,有四个兄弟姐妹,哥哥、姐姐、妹妹加上爸爸妈妈,家里有六口人。她从小就聪明懂事,渴望上学读书。可惜家里太穷,她8岁的时候,妈妈因病无钱医治死掉了,9岁,爸爸娶了一个后妈回来,后妈又带来四个孩子,家里就有了八个孩子,更穷了.......一家人一直吃不饱饭,当然没有钱给孩子们读书,尤其是女孩子,将来嫁人就完事,肯定不给读书的。可阿包,太想读书了,于是,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悄悄存了一点钱,一年的学费两块八毛钱,她存够钱,就悄悄去报名上学了,那是1980年,她12岁的时候。她太喜欢读书了,学习之余,拼命干活,除了做爸妈安排的活,还要想办法挑红薯藤到街上卖,赚取学费,红薯藤1分钱一斤,最多一次能卖到两角钱,卖四次得八角钱,存三块钱,要很长时间......可惜,1981年,13岁的时候,后妈又不同意她上学了,在她强烈要求下,爸爸安排她割草,只要把活干完,就可以去上学。于是,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去割草,把草挑回家,再去上学,如此辛苦了一年,读完了二年级。她在班里的成绩是最好的。可是,三年级的名都报好,书也领回家了,爸爸和后妈却说什么也不许她再上学了,老师专门到她家来劝她爸爸,说他的女儿学习很好的,应该继续读书。没想到她爸爸铁了心,说家里太穷,不能再让她去上学了。她爸爸掉了泪,老师也掉了泪,因为这家人确实太穷了,孩子太多,饭都吃不饱,供一个男孩已经很吃力,不可能供女孩读书的。就这样,13岁的阿包失学了,只在村里的学校读过两年书,拼音都没学会,认识的字很少,以后再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她几乎是个文盲。(因为不识字,后来被人拐卖之后,吃了太多苦)
16岁,她由姑妈介绍到城里帮亲戚带小孩,从此就离开了贫困的家乡,开始自己艰险的生活。20岁那年,她稀里糊涂嫁给了一个大她18岁的矿工老赵,还生下两个女儿。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她的第二个女儿是偷偷生下来的,后来被老赵的单位各种处罚,罚款、扣工资、降级,还有一次被抄家......生活艰难极了,家里穷得吃不饱饭,还有三个孩子要养(老赵与前妻还有一个女儿),阿包不得已跑到贵阳去找事情做,没想到,被人拐卖到了河北......说起来全是泪,因为没文化,不识字,身上没有一分钱,虽然买她的人家也不是什么坏人,可是,也是又穷又苦的人家......几个月后她历尽艰辛才逃回家,她的逃亡之路,更不忍卒读,太悲惨了!什么收容所,什么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忍饥挨饿,一路上没有饭吃......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啊!我不知道有些地方的女子居然过着这样的生活!
她好不容易逃回家,继续无比艰辛的日子,太多太多的苦难,真是读不下去了......要说的是:她是一个非常积极努力、不怕吃苦耐劳又善于学习的女子,为了养活两个女儿,她先是到医院做保洁,所有的人都喜欢她,因为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除了医院内的工作,医生们开始请她到家里做保洁,她收费低,做出来的事情比别人都好,就得到更多的机会......她头脑灵活,善于变通,后面就请几位穷姐妹们一起来做,事情做得漂亮,大家都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她有了基本医学常识,甚至能做一些护士的工作。就这样辛苦劳作,把两个女儿都培养到大学,甚至在贵阳还买了自己的小房子......可是,她的命运不剂,总有接二连三的厄运......她辛辛苦苦存的一点钱,怎么也不够应付遇到的灾难,包括被诈骗,还有照顾没有基本保障的家人:先是照顾父亲,衰老重病的父亲老无所依时,她把这个重男轻女的老父接来家里,养老送终,花掉不少钱;接着是苦命的哥哥的双肾都坏掉,得了尿毒症,透析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她虽竭尽全力帮助哥哥,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救不了哥哥的命;之后丈夫老赵又得了重病,更是磨死人,态度还恶劣,她全都尽心竭力,为他们治病、全心全意照顾他们,最后一个一个送走他们,她虽然一直不曾被这个世界的男人善待,但她问心无愧,做好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此后,她为富婆做过住家保姆,也回到医院做过保洁,总之,她勤劳肯干,凡是她做过事的地方都希望她不要离开。后来,她为了帮大女儿照顾孩子,同时支持女儿的事业,就辞职回家,做两个女儿的坚强后盾.......直到2018年的冬天,她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那边的人说:阿包,我生病了,你可以照顾我吗?这个人原是她的表姐夫,就是她年轻时候做保姆的第一户人家,表姐夫妇都是大学老师,后来,他们离婚了,但表姐和表姐夫都对阿包印象极好,知道她善良能干,是可以依靠的人......。现在的表姐夫已经是名教授,第二段婚姻关系又面临破裂,他腰椎间盘突出病发严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就想起了阿包......阿包应承了,答应照顾潘哥(这位表姐夫姓潘),就这样,潘哥来到她的家里,她细心地照料潘哥的生活,因为在医院做了多年保洁,已经有相当的医学常识,潘哥在她的照料下,病痛减轻,身体各方面都明显好转。另外,潘哥有时间爱听阿包讲自己的故事,当阿包讲到自己经历的苦难时,潘哥总是流泪不止......期间,有一次潘哥发高烧,阿包把他背下楼,到小区门诊去就诊,把潘哥救回来......此后,潘哥说:你要是愿意,就来跟我过一辈子吧,你愿意来照顾我吗?阿包说: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你是大教授,我一个字不认识,是很下贱的人,怎么配得上你?你莫要拿我开玩笑了。潘哥说:我说的是真话,你回去认真考虑一下。他们婚后生活非常和谐幸福,阿包说,从来没有红过脸,没吵过一次嘴,潘哥没对她说过一句重话。(她此前的婚姻生活有许多伤害,她习惯了男人的自私无理)潘哥去哪里都会带着她,两人朝夕相处,从不分离。潘哥还说过,要把她的故事写下来,写一本她的书。可是,潘哥太忙了,除了四处讲课教学,总有忙不完的事情,阿包想,他只会越来越忙,哪会有时间来写自己的故事?有一天,阿包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她口述自己的故事,用手机录下来,录一段,就在本子上抄一段,一边自己口述,一边自己抄写,幸亏上过两年学,虽然识字不多,但会抄写,就这样,悄悄写了两个本子,有一天,潘哥发现了她的秘密,不仅没有嘲笑她,还买了两个大的本子送给她,对她说,写得蛮好的。就这样,阿包在照顾家庭之余,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写满了两本信笺纸,还有两个笔记本,然后把写完的稿子交给潘哥,潘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修改整理,就成了这本书。阿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说,最早产生写书的念头,是被人拐卖逃回贵阳之后,想告诉两个女儿,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希望女儿们能懂得自己经历的生活。阿包在自序里最后写到:这本书会对别人有用吗?会对社会有用吗?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像我经历过的这些苦日子不要再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穷人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这本书完成于2022年6月19日,2025年1月出版。抵抗经济下行的第一条,就是守住自己的身体健康,从现在开始;第二条,就是守住你已获得的,比争取更多更重要。--旅行者
老年并非一种心态,它是一种生存处境。
老年通常包括痛苦与危险,
以及不可避免地以死亡告终。
接受这一事实需要勇气,而勇气值得尊敬。
——《无暇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