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际文夫

窗子2个月前书籍们47
阅读陆文夫

阅读陆文夫,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陆文夫以写美食著称。他的代表作《美食家》有趣极了,年轻的时候读到这篇小说,非常喜欢。他笔下那个“美食家”朱自治49年之前是一个以出租房屋为生的资本家,一辈子除了贪吃别无所好,原本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长年嗜吃成精,积累下丰富的品尝经验,有一套自己的美食理论。他不睡懒觉,为的是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进澡堂也是为了消化食物以便 享受下一次美食,甚至结婚,也是为了美食,只因那个女子擅长烹饪,能做得一手好菜......总之,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朱自治人物形象太鲜明了,令人难忘。他的文笔幽默诙谐,有趣极了。几十年过去,读过的许多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都不记得了,陆文夫的《美食家》却令我不能忘怀,偶尔想起,还能开怀一乐,呵呵,好玩儿。
除此而外,我对陆文夫知之甚少。
近日阅读陆文夫《吃也是一种艺术》,是他的散文精选集,分为四个部分:“吃喝之道”、“生命的留痕”、“姑苏之恋”和“写写文章的人”。读来心情愉快,感慨万千。这些文章多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距今三十年左右,他那里感慨时代变迁,而今,他那个变迁的时代也已经变迁,变迁得更加离谱,远超过他的展望。他记录吴地百味饮食,探讨美食之道;叙写生活情趣,抒发人生思考;表达对苏州的深情热爱,反映风俗民情之美;怀念故人,凝聚人间真情。文字优雅、闲适、幽默、富有生活情调,展示了江南优美的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总之,他用文字记录伤痛,记录历史,记录回忆,既幽默诙谐又质朴平实,读来舒适愉悦,还带给人思考和启发。
其中,他写苏州评弹没落的感叹,写文人老友的故事,他写作家评职称分房子的事,写电视的进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写那个新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变迁,令他感叹诸如苏州评弹以及老街巷的没落,他的不舍......当初他以为的新城现在又成了旧物,今天业已被时代淘汰......这一切,都令三、四十年后读到此文的我,深深叹息,唉!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哪里还有什么旧城古物?有的也不过是仿制,失去了灵魂的假古旧,千城一面的“旅游景点”而已。
他那里感叹电视取代了评弹,取代了苏州书场,现如今,电视早已被淘汰,网络的兴趣,电脑取代电视,手机又取代电脑,听说AI眼镜即将取代手机......
还有,他认为作家不必评职称,可是,没有职称就不能分房,他只得积极推进职称评定,让他的作家朋友们都能分到独立的房子,有一个真正的家;现如今,房事已经成为“最大的事”,令人无语。他那时候住房严重不足,几代人挤住在一个小间里,别说私人空间,夫妻都少有独立的房间......现如今,房屋的总量已经远远超过真实的需求,住建部统计我国有正式户口的房屋数量是6亿栋楼,够300亿人居住.......
还有,1957年,他和方之、叶至诚以及后来写《陈奂生上城》的高晓声等江苏青年文艺工作者发起“探索者”文学社团,因此四个人都受到批判,被划成右派,他被遣送武进农村“劳动改造”......高晓声的遭遇更是悲惨,一言难尽......
我因他30多年前的思考,想到另外的事:历史的发展变迁远非个人可以理解的,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必然的历史事实,那些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没啥可叹息,也没啥可遗憾的。我真正遗憾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悲剧在轮回着,历史并非是进步的.......一代又一代的悲剧,看起来不同,实质又相同的悲剧,才是令人深深叹息却无可奈何的事情。

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江苏泰兴人,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

1957年起,陆文夫“三起两落”,两次被赶出文艺界,经历了许多的人生坎坷。

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以其乐观向上、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心忧天下的胸襟和关注民生的情怀,将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融化在血液中,敏锐感悟洞察生活,并形象生动地表现生活,从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细节的鲜活的中国的形象。(以上来自度娘)




政治制度,只有在它们能确保人的幸福和尊严时,才有价值。--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任何关系中,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人没有愤怒,如同一个国家没有武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大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说,生命不总是快乐的,生活不是一部小说。我时常同情大人们生活的单调乏味,当我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单调也会成为我的生活内容时,苦恼便袭上我的心头。——西蒙娜・德・波伏瓦《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相关文章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因与三位北大女生对谈成为热点人物。上野千鹤子是谁?度娘说,她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东京大学名誉...

他们――《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

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 所有完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罗曼·罗兰是最懂得情感的人了,他把人类所共有的情感描述得多么准确而细致啊。真正的情感都有其共同的动人之处,我在安多纳德和奥里维...

新冠年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新冠年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此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一百年前的作品,曾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通过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经历反映现实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文学史上...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读资耀华先生自传 资耀华,生于1900年,湖南人,金融家、银行家。北洋政府供他留洋日本,民国时期天津银行又送他留学美国,回国后入职上海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等职。这...

神奇的重生

神奇的重生--分享《死过一次才学会爱》 艾妮塔·穆札尼 (Anita Moorjani)是一个在新加坡出生、香港长大并接受英式教育的印度裔女子,跨文化的特殊成长背景,使她精通英语、粤话和印度...

三十年后再读三毛

三十年后再读三毛    —从《温柔的夜》到《万水千山走遍》    三毛离世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就读过她多数作品,那时候她是四十来岁的成熟女作家,我是二十左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