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又可厌的洛莎

窗子3年前书籍们358

可怜又可厌的洛莎

--《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

 

如果洛莎没有对克利斯朵夫动了爱情,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丑。

可怜的洛莎。

洛莎是克利斯朵夫母子搬新家后房东的女儿。

她家有父母和一个弟弟加上外祖父,三代五口人。这户人家的特点是聒噪,就是七嘴八舌,同时说话,谁也不听别人的,自说自话,没完没了,说得上气不接下气,也不肯停顿。他们是活得乏味令人极其不舒服的人,可自己不知道。

少年的克利斯朵夫在父亲去世之后,和母亲搬来这里,第一个晚上房东于莱老人请他们共进晚餐,他们一家人抢着上前,说着欢迎的话,问他们是否累了,对屋子是否满意,是否需要什么,一大串的问话同时说出来,搞得克利斯朵夫母子一句也没听懂。晚餐开始,喧闹照旧。这家的女儿洛莎从晚餐开始就没有停过说话,滔滔汩汩,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她一句话说到一半,气透不过来了,但又马上接了下去......

一顿饭下来,克利斯朵夫母子又疲倦又抑郁,简直累极了。跟这些好人在一起,确实讨人厌,不能快乐,但不会孤独了。

洛莎的母亲叫阿玛利亚,永远惴惴不安的过着日子,拼命干活,天翻地覆地忙个不停,嘴里还不停的呼来喝去。他们互相气恼,并非因为她聒噪不休,而是妨碍了他们的聒噪。他们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苦役,活着只是为了受苦,自己受苦,别人也得受苦,他们自以为有权利管别人家的闲事,监视别人的生活......

这一家人,终日劳碌不止,也见不得别人轻闲,生活没有一丁点儿趣味,缺乏静默的德性。

洛莎本来也像母亲一样,终日劳作不休,也喋喋不休,在克利斯朵夫没搬来之前,从来没发觉自己长得丑,虽然外祖父和母亲都嘀嘀咕咕的提到她长得丑,她只是笑笑,并不信以为真。她天真又热心,手忙脚乱的闯祸,不断挨骂,哭完就忘,对谁也不记恨。

小有名气的少年音乐家克利斯朵夫搬来她家,在她的生活中是件大事。当她笨手笨脚拼命讨好他,他却不耐烦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丑。那天她照着镜子,恨不得死掉才好。凭着本能,很笨拙的想出一些幼稚的手段,结果看起来更丑了。

笨拙的小姑娘,居然想出了打动朋友的办法,亲近克利斯朵夫的母亲鲁意莎,常去陪老人家,帮忙干活,几乎得到了一点儿克利斯朵夫的好感。

15岁的洛莎不知道,16岁的少年有自己的苦闷,他要对付自己觉醒的生命力,消耗充沛的元气,忙得顾不过来。旧的生命死了,另一个新的生命已经诞生。只要她懂得保持静默,他得多感激她呀。

命运真是残酷,洛莎家另有一个房客是美人莎皮纳,正是青春年华,新寡,不止是美丽动人,更安静少语,她一言不发地俘获了少年克利斯朵夫的心。

可怜的洛莎。

她太想亲近克利斯朵夫了,全不顾人家俩人的静默,硬插在两人之间,结果把所有的乐趣都破坏掉,克利斯朵夫恨死她了。

克利斯朵夫外出演出期间,一场感冒夺去了莎皮纳的性命。克利斯朵夫痛不欲生,洛莎凭着女性的本能深刻地同情痛苦的克利斯朵夫,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可是,克利斯朵夫讨厌她的打扰,几乎是恶狠狠地对她,他知道自己不公平,有时候又被她的好意感动了,吻着她的手对她说:“对不起......对不起......”

她懂得他的意思:“对不起,要是我不公平......对不起,要是我不爱你......对不起,要是我不能......不能爱你,要是我永远不爱你!......”

她的眼里嘴里都是酸涩的泪,伤心得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她知道自己丑,又不可爱,可没办法不爱克利斯朵夫,她的爱情落空了,失恋的痛苦让她学会了静默。

那就远远躲开,再不纠缠了。

读了几十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没太在意过洛莎,也一直以为她是长得丑所以得不到克利斯朵夫的心,少年的残忍比成熟的人更严酷,还没有经太多人生的辛酸,会更严苛吧。

而今,当我了解更多真实的人生故事,尤其是知道一些残障朋友神奇的爱情故事,有身体残缺甚至变形的人,遇到爱情的时候,也会被爱人视若珍宝,并且越来越相爱,才意识到,一个人长得漂亮与否,并非与亲密关系好坏相一致。一个人是否爱与被爱,更多的是“可爱与否”而非“好看不好看”了。而“可爱”是与心智相关的,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才能给到别人需要的爱,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爱。

可怜的洛莎,她生长在一个每天大呼小叫、劳碌不休的人家,每日聒噪忙乱,虽然热心,却不懂得人家真正的需要,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整日说个不停,更听不见别人的话。好心办坏事是常见的,也难怪人家厌烦。

她只是克利斯朵夫生活中短暂的相遇,他那条生命的河流奔流向前,不久,就奔到远方去了。

洛莎或许能找到像她父亲那样一个平庸无趣的男子,生儿育女,度过忙乱又乏善可陈的一生......

 

 

 

 

 

 

 

 


 

 

 

 

 

 

 


相关文章

阅读汪曾祺

  近来新疆女作家李娟大火,小视频里全是关于她的访谈。喜欢李娟的文字已有年头,这个独一无二的小女子,用她不知来处,也不可模仿的天才文笔,写出她独特别致又如同众生的生活。关于李娟,我不知如何说...

三十年后再读三毛

三十年后再读三毛    —从《温柔的夜》到《万水千山走遍》    三毛离世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就读过她多数作品,那时候她是四十来岁的成熟女作家,我是二十左右...

最多情的父亲

最多情的父亲--阅读《叩叩》 周国平先生文革前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是文革后最早的哲学博士;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他...

他们――《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

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 所有完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罗曼·罗兰是最懂得情感的人了,他把人类所共有的情感描述得多么准确而细致啊。真正的情感都有其共同的动人之处,我在安多纳德和奥里维...

近日的阅读

近日的阅读 受陈丹青的影响,专门买了蒋方舟的写于2016-2017年的日记《东京一年》,该书首次出版于2017年8月。只因为陈丹青在与蒋方舟的对话中说:一般不读年轻人写的东西,没有那么多时间...

阅读幸福

阅读幸福--《长岛小记》读后感 《长岛小记》是周国平夫人郭红博士2020年因疫情滞留美国纽约长岛半年多写下的散文集。郭红在我心里是相当幸福的女人,有一位相爱又懂爱的丈夫,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